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,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,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,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,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,决定于本学期举办一次(首届)教师微课竞赛活动。现将本次竞赛活动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:
一、竞赛组织
为保证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,学校成立竞赛活动组委会。
组 长:曾石军
副 组 长:杜平根 何永恒
成 员:郑固磐 王 彦 李海英 马子佳 夏年芬
陈 军 吴红平 赵 茜 柳 华 蒋 蓉
网络支持:陈全元
组织协调:教务处
二、参赛对象及报名
全校教师均可报名参赛。原则上,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报名参赛,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人报名参赛。报名截止日期:2015年9月30日。
三、竞赛内容及要求
所谓微课,是基于当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,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资源包,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、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。作为教学资源的微课,主要适用学生自主学习,也可用于帮助其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、促进专业发展。其要件主要包括:记录教师教学过程的微视频、教学设计文本、多媒体教学课件等。参赛教师应以教育部颁布的《课程标准》和当前使用的教材版本为基本依据,自选内容,精心备课,充分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,精心设计课程,录制成时长在5-8分钟以内的微视频,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、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。
1.教学视频制作要求
图像清晰稳定、构图合理、声音清楚,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。视频片头应显示课题、作者和单位。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,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,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。
2.文本创作要求
教学设计文本要求明确该知识点的学习目标,要求对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简要说明;教学过程清晰,教学环节完整;对师生沟通、师生互动活动有明确交待;文本的最后附加通过精心设计的相关检测试题或练习题。
四、活动程序
1.准备阶段:即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前。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赛事动员、参赛报名、赛前培训(包括“走近微课”讲座、课件及微视频制作培训)等活动。
2.教学设计及课件制作阶段:2015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。
3.视频制作及提交作品阶段:2015年11月1 日至20日。
4.评比、总结阶段:2015年11月21日至11月30日。
四、评比奖励
1.评奖办法:学校成立微课竞赛评审小组,评审小组依据评分细则,通过观看微视频、多媒体教学课件,分析教学设计文本,对每位参赛者逐项打分。本次竞赛实行分组评奖,35周岁以下的参赛教师归于青年组,其余参赛教师归于中年组。
2.评奖等第及比率:本次竞赛设一、二等奖和参与奖。一、二等奖名额分别按参赛人数的25%、35%、40%的比率确定。
3.奖励标准:一等奖300元,二等奖200元,参与奖100元。
4.结果适用:此次评奖结果可纳入教师年度考核,作为奖励记分的依据。
湘大子校
2015年9月15日
附:湘大子校首届微课比赛评分细则
湘大子校首届微课比赛评分细则
一级指标 |
二级指标 |
指标说明 |
主题 与 内容 24分 |
选题简明 (8分) |
应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、例题/习题、专题、实验活动等作为选题,尽量做到“小而精”;具有独立性、完整性和示范性。 |
重点突出 (8分) |
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常见、典型、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,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、难点、疑点、易错点、考点等问题。 |
|
内容科学 (8分) |
教学内容任何科学性、观点性错误。 |
|
设计 与 安排 20分 |
逻辑清晰(10分) |
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;过程主线清晰,重点突出,逻辑性强,明了易懂。 |
方法适当 (10分) |
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,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;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,教学媒体选择恰当。 |
|
技术 与 规范 26分 |
技术规范 (16分) |
1.微视频:时长在控制在5-8分钟之间;视频的画质清晰、图像稳定、构图合理、声音清楚(无杂音)、声音与画面同步。(6分);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、作者、单位(2分)。 2多媒体课件:形象直观、层次分明、简单明了,具有一定审美价值,教学辅助效果好。(8分) |
作品完整 (10分) |
作品必须包含微视频,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:教学方案设计、课件、习题等。 |
|
效果 与 评价 30分 |
目标达成 (10分) |
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,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,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和能力提高。 |
教学特色 (10分) |
教学方法灵活、新颖;对知识点的讲解深入浅出、形象生动、趣味性和启发性强;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 |
|
教师风采(10分) |
教师教学语言规范、清晰,富有感染力。 |